|
|
评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
2018-02-07
范立群 《天一阁》范立群文集 点击: 1523 |
|
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
|
1. 施一公演讲中的常识错误和思维逻辑混乱
说到“人从哪而来”这段,受精卵不是在“子宫外面游逛”,而是在子宫内壁外体液中随波逐流。受精卵的细胞分裂达到桑葚期急需营养补充,子宫内壁的增厚,毛细血管大量增生具备了受精卵着床的条件,等受精卵到达位置就被接纳。这是一种相互吸引,迎合的自然过程,而非有意识“找到着床地点”的过程。
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被施一公称为和人类有很大关系的其中三类疾病。他指出人类始终用科学在应对挑战,从简单的摸索和经验积累,到最后通过基础研究驱使药物的发现。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发现和很多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问世,使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创造高达160亿美元的销售额。找到PCSK9蛋白,发现阻止心血管斑块形成过程的海伦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这一概念的发现者也同样获此奖。
这里必须指出,他所认知的用科学应对挑战被局限在对已经产生疾病的对抗,把应用科学产生了对抗疾病的药物和手段,研究工作者的获奖和药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成功的终极目标。深层次的挑战在于必须进一步找出产生疾病的源头,从而通过一定的途径防止疾病的发生,其中包括对生物有机体衰老的研究,防治才是医学的终极目标。当然,这样深层次的挑战即使成功了也无奖可得,更无经济利益可获取。这是功利社会争名夺利的现实,局限了人类的正常逻辑思维。施一公也不例外。
事情出在他遇到了“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本不知道病因”的问题,困惑了。演讲者认为“老年痴呆晚期患者大脑里面有一个个很可怕的洞,大脑被吞噬掉了。”对大脑,对学习记忆的本质我们知之甚少,他认为我们用五官理解世界肯定不是客观的,“不知道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以在这方面也不能叫客观。”他提出了认知极限问题。
根据他提到“三个层面的物质”的定义,施一公认为:“这个世界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我们人是什么?人是宏观世界里的一个个体,所以我们的本质一定是由微观世界决定,再由超微观世界决定。”,“我认为要解释意识,一定得超出前两个层次,到量子力学层面去考察。我自己认为是这样的。”这里,演讲者已经陷入了思维逻辑的混乱。
基本粒子是一种在宇宙的客观存在,自有其基本的属性。只有当由基本粒子构成了原子,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了基本元素,构成分子。只有到这个时候,由基本元素构成的分子和具有各种分子结构的物质才具有了物理化学性质。当分子以一定的结构聚合成为有机体,形成细胞,经过组织分化,形成各种器官,才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功能。脊索,脊椎,神经中枢,大脑的形成,从而高等生物产生了思维活动。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超微世界架构形成微观世界,由微观世界架构形成宏观世界。由只具有其基本属性的基本粒子,架构形成具有了物理化学性质的基本元素和分子,从而进一步组合构成有机体,生物体的组织器官具有了各种生物功能。建构了神经系统的高等生物具有了感知,认知,记忆,分析,归纳,作出反应的各种能力,具备了思维活动。
施一公有何科学依据,确凿证据,或哪怕理论探索的论据来支撑他把一切颠倒的说法?他给的只是“我们真的不知道”,“我认为”,“我甚至认为”,“肯定不是客观的”,“我毫不怀疑”,“我相信,你也应该相信”,“我认为要解释意识。一定得超出前两个层次,到量子力学层面去考察。我自己认为是这样的”。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出现这样的辩解和论证是荒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
说到“量子纠缠是可以进化的现象吗?”,施一公是怎么证明的呢?他说:“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Matthew Fisher就笃信,人的意识,记忆和思维是量子纠缠的,要用量子理论来解释。”
量子也是一种宇宙的客观存在,当然也自有其基本的属性,被理论提出,经实验验证的量子纠缠就是量子的基本属性之一。量子纠缠并非像一团乱麻似的胡乱纠缠,而是与相对应的同质,或异质量子发生纠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才观察到了量子的远距离纠缠,产生了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
他说,科学家“发现神经细胞里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纠缠”,只是微管的时间尺度远远小于人的记忆和意识的形成时间。他认为,如果“能把这样一个极其脆弱的,对声,光,电,热都极其敏感的量子纠缠现象的持续时间”提高了,再提高,“就可以达到年的水平,以年为单位来保存量子纠缠现象。”
他说:“那么依次类推,你们觉不觉得,有一天我们人类会发现量子纠缠也是一个可以进化的现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也就是说,量子纠缠,它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在进化过程中被保存了下来。”
这里施一公必须清楚,无论谁的笃信都无法取代科学的证明。神经细胞里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纠缠,并不等于人的意识,记忆和思维就是量子纠缠的。即使“微管的时间尺度”等于“人的记忆和意识的形成时间”也不能证明什么。保存与进化并不是一回事。量子纠缠作为量子的一种基本属性,完全可能远古就存在,但是不等于量子纠缠的进化远古就存在。
只具有基本属性的微粒子,量子不具备进化的条件。根据我们现有的认知,只有当生物体具有了感知,认知,记忆,分析,综合,归纳,能对外界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反应时,进化才有可能。量子纠缠极可能会参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并承担重要媒介角色。这并不能证明量子纠缠本身就具有进化功能。他的以此类推,把科学幻想当成了现实,把假设前题当成了远古已经存在,把保存当作了进化,指鹿为马,这哪里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的思维逻辑?
2. 面对他认为搅乱了世界的三项科学成果,施一公陷入了对无知的惊恐。
对他专业研究范围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因为根本不知道病因,尤其对老年痴呆晚期患者的病因一无所知,使他产生了恐慌,使他怀疑通过五官认知的世界。
占到宇宙96%物质存在形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更使他陷入在无知的不知所措,否定以往的一切,怀疑起人生。
量子纠缠的证明使他感到神奇无比,颠覆了过往的认知,产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一切都体现在本文前面所指出的常识性错误和逻辑思维的混乱。
3. 施一公的宗教情结和人生观新认知。
他说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什么?我们只不过是由一个细胞走过来的,就是受精卵,所有受精卵在三十五亿年以前,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同一团物质,一个处于复杂的量子纠缠的体系,就那么简单。”
为什么在三十五亿年前?因为是神在那个时期创下的世纪,塑造了整个宇宙。为什么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同一团物质?如果是女娲补天后造的人,可能会是一大群。如果按照生物进化论,类人猿进化成人,时间上最多也就几十万年,上百万年,此起彼落可能会有很多大群。如果人类是外星来客,来的也会不止三五个。他把人类指定为来自同一个细胞,同一团物质,那就只能是创世纪的神造就的亚当和夏娃的受精卵了。
如果施一公深信是神创造了世界的一切,包括人类,那就一切都说得通了。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怎么说,怎么做都肯定是对的。是神创立了这个处于复杂的量子纠缠的体系,人类对超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认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他认为,“人类的认知极限就在于,我们是一堆原子,我们处在宏观世界,但我们希望隔着两个世界去看超微观世界。那是一个最美好的,及其美妙的世界。”
4. 世界到底被搅乱了没有?
施一公认为哲学世界被搅乱了。他说:“我们原来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没有特异功能,意识是和物质相对立的另一种存在。现在我们发现,我们认知的物质,仅仅是这个宇宙的5%(4%?)。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个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发生纠缠”。既然宇宙中还有95%(96%?)的我们不知道的物质,“那灵魂,鬼都可以存在”,“那第六感,特异功能也可以存在”,“神也可以存在”。
他认为物理世界坍塌了。因为光速可被超越,据测定量子纠缠的传导速度,至少4倍于光速。
他感受到内心世界的崩溃,因为“世界如此未知,人类如此愚昧,我们还有什么物事必须难以释怀?”
事实是外部的世界什么也没有乱。宇宙,地球,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照样存在。超微世界,微世界和宏观世界依旧相当稳定,安分守己,并没有因为占96%的暗物质,暗能量的发现,变得蠢蠢欲动,昏天黑地。这世界也没有因为论证了量子纠缠现象而变得混沌不清。
哲学世界,因为视野一下子被拓展了二十倍,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思考,论证,努力去形成一个更为包容,更少局限和偏见的新哲学世界。物理学的认知被打破,科技的禁锢会被突破,有新知识的大量补充,物理世界将会变得更充实,新科技将出现井喷。
内心世界的崩溃倒是必须引起重视的。如果你曾经是天之骄子,少年得志,自视过高,曾经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突然视野大开,脑门洞开,感受到自己愚昧无知的另一面,造成了心理恐慌,从天上掉落到地上的那份失落感造成了心理崩溃,是必须得到治疗,或通过寻找精神寄托来达到心理平衡。
|
责任编辑:
wenxue |
|
|
如果你想对该文章评分, 请先登陆, 如果你仍未注册,请点击注册链接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