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控制台 会员登陆 免费注册 最后更新 高级搜索 返回首页 我要投稿 退出登陆 立群文集 联系我们
当前在线: 0
小说《天各一方》
小说《从军四剑客》
留学加国
民主和法制
议论文
时事评论
改革和国策
文革探讨
政治理论
随笔
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
《小狗Lucky传奇》
小说《二十一世纪大棋局搏弈》序言
《二十一世纪大棋局搏弈》第一部
《二十一世纪大棋局搏弈》第二部
《二十一世纪大棋局搏弈》第三部
《二十一世纪大棋局搏弈》第四部
小说《开垦北大荒记事》
[生活特区] - 文学专栏 / 小说《天各一方》 / 《天各一方--成长在毛泽东时代》作者序
《天各一方--成长在毛泽东时代》作者序
2006-10-18    范立群    《天一阁》范立群文集    点击: 8475
《天各一方--成长在毛泽东时代》作者自序
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在情节和人物上如有类同,纯属巧合。

版权声明:长篇小说“天各一方--成长在毛泽东时代”,本人保留以后可能出版的版权专利。网上转载需取得作者同意;任何机构或个人想用于商业出版,请先与作者联系。
                                 ----范立群

2001年9月完成初稿,共四卷。本人于2022年7月完成定稿。


《天各一方――成长在毛泽东时代》这是一本描写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出生的一批青少年,伴随新中国在红旗下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约有四十余万字,基本上都是按照当时发生在他们身上和身边的真实故事,经过浓缩和改编后写成的。既然说这是一本小说,而不是自传,也不是记实和写历史,作者就有了张冠李戴,人物浓缩合并,并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虚构和在不违背整个时代真实背景的大前提下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所有与本人一起成长的老同学,老朋友和老街坊,以及所有熟识本人的母校老师和校友,千万不可按照小说中的故事所描述的情节和人物对号入座,自寻烦恼。

 

这本长篇小说只是从这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关注的事情和问题下笔,无法兼顾对毛泽东时代在内政,外交,军事,大规模经济建设,医疗卫生,普及教育等各方面所取得成就的全面描述。小说分为四部,即第一部《阳光和乌云》写的是小学童年时期的故事。第二部《红旗和书海》写的是中学青少年时期的故事。第三部《振荡和熔炼》写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年惊心动魄的经历和感受。第四部《危机和希望》写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二年形势发生大逆转所面临的重重危机和遭遇。

 

小说所叙述的时间跨越了毛泽东时代的前期(从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和1958年的高举三面红旗,大跃进运动)和中期(从1959年的反右倾机会主义,三年自然灾害,到文化大革命头二年的红卫兵和工人造反运动)。在这两个期间,这批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孩子,正好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参加了头两年掀起了惊涛骇浪的文化大革命。在1968年的下半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要学工,学农,上山,下乡,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因此,在毛泽东时代的后期,这批青少年被分配到了全国各地。这本小说将不包括在这后一时期的故事内容。

 

在这里,本人简单地把毛泽东时代的二十七年(1949年到1976年)均等地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认为正好体现了毛泽东时代由兴至衰的三个重要阶段。前期是势不可挡地大步跨入社会主义,奔向共产主义,是毛泽东时代的全盛时期。中期是以大跃进的失败,1959年的庐山会议和三年自然灾害为转折点,进入了毛泽东时代越演越烈的阶级斗争期,直到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后期是以1967年的“七二零武汉事件”和1968年上半年的“清理阶级队伍”为另一个转折点,毛泽东时代进入了一个“阶级敌人”越抓越多,反对声浪越来越大的衰败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没有用了几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看起来势孤力单的农民革命武装,就以雷霆万钧之势,通过辽沈,京津和淮海三大战役,击溃了拥有八百万大军的国民党腐败政府。小米加步枪战胜了飞机加大炮。接着,解放军又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除了台湾以外的全中国。貌似强大的国民党政府只能收拾起残兵败将退守台湾孤岛,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伞下苟延残喘。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此推翻了三座大山,摆脱了由封建地主和军阀,四大家族和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总代理,蒋介石政府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

 

1949101,毛泽东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在朝鲜战胜了以美国为首,具有现代化武装的16国联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为新中国立了国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立了军威。不容置疑的丰功伟绩,发自内心的歌功颂德,个人崇拜把领袖推上了神位。受到了亿万人民的衷心爱戴,拥有了不受制约的权力的毛泽东,豪情满怀,力排众议,一意孤行要开创人类的新纪元,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毛泽东以军事战略家的征战韬略和诗人般的浪漫情操,把中国领入了一个风起云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路线斗争,继续革命,建设理想社会主义,奔向共产主义的大革命年代。

 

在毛泽东时代,红太阳普照了中华大地。毛泽东通过不断地发动群众运动和政治斗争,试图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进行彻底的讨伐征战。然而,不间断地发动群众运动和无休止的政治斗争,却产生了一种与宣传追求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主管愿望完全相反的效果。结果是斗到了只剩下一个天才头脑在指点着江山,只有一张气吞山河的嘴巴在发出最高指示。陷入盲目崇拜的人民却反而成了被用作陪衬的红花和绿叶,或棋盘上任人摆布的棋子。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些话都不会错。只是当人民在一场空前绝后的造神运动中,陷入了对领袖的盲目崇拜和愚忠的疯狂,力量也同样是十分可怕和不可抗拒的。任何的不同声音,将在人民的怒吼中被淹没。任何敢于反抗的个人,将被狂热革命的人们撕个粉碎,被历史车轮碾过,落个螳臂挡车,自绝于人民的下场。

 

当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二十七年也只是一瞬间。等暴风雨过后,万物归于平静,到头来这只是领袖试图改变历史进程的一次巨大尝试,只不过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小插曲。无论是顶天立地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人类历史上都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推不动,也止不住,历史的车轮还是以其固有的速度,继续不紧不慢地向前滚动着。逝者如斯夫,后来的人们还是继往开来,为求学,求职,为事业和家庭,不停地奋斗着,继续在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梦。

 

有人说,人如果经常回忆过去,那是意味着他老了,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当人们由青壮年步入老年,也可以说当一个人在为求学,求职,为事业,为家庭,不停地奋斗,到允许告一个段落,有了一些空闲时间,回顾过去就会多一些。特别当回想起发生在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他们会发现这种记忆是那样的清晰,许多事情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这些往事对当时自己幼小心灵的震撼是那样的大得不可思议,以至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本人的专业是搞自然科学的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之所以不务正业地搞起写作,是想把这些以往发生过的,历历在目的往事和经历记载下来。本人只是希望能够通过小说的形式,从一个侧面真实地描绘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通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新中国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和毛泽东时代那种风起云涌,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不断革命年代的历史画面。

 

当然,任何一个人的视野都会受到他本人在特定的大革命年代中,所处的社会地位,生存环境和遭受的压力,以及个人遭遇的局限。在毛泽东时代,作为统治阶级,社会地位极为崇高的革命干部,革命烈士和革命军人子女,和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子弟的生存环境和感受的社会待遇,与作为被统治阶级,革命对象的剥削阶级,反革命分子和右派分子的子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前者眼里的毛泽东时代,与后者眼里对那个时代的观感,切身体会可能会大不相同,甚至有天壤之别。然而,不管是哪一种人,只要抱着就事论事,尊重已经发生了的客观事实,就能够从原本的立场和位置中跳脱出来,作出一个比较客观的描述。

 

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不大可能想象,也不会再希望有像我们那样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社会生活环境。只有年龄大于四十岁的中年人,他们的童年可能还赶得上毛泽东时代的结束,可以感受到一点这种大革命年代的脉搏,或多,或少,留下一点记忆。本故事真实地记述了一批在解放前夕出生,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热血青年当时的成长环境,思想活动和感情世界,可以方便现今和以后的青少年理解毛泽东时代,提供他们在成长中作对比和参考。

 

谁也无法否认,在毛泽东时代,巨人留下的足迹是极为深刻的,巨人留下的思想是极为深远的,巨人留下的遗产是极为丰富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核心价值在中国,甚至世界的近代史,在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以及在振兴中华的过程中,是无法被排斥,被遗忘,更不可能被回避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许多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在后来的年代又一再重复地出现,只要有其合适的孕育土壤和生长环境。千秋功过自有历史学家们去作评说。人类社会的演变,各种政治理论,经济理论和道德伦理,自有社会学家,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和道德家去探索和总结。写下这本小说只是想以过来人的感受,从社会的一个层面反映出毛泽东年代的真实画面,道出故事主人公内心的呐喊和对人生的追求,以及对中国美好明天的一种期待。

 

范立群

2002年2月12日大年初一,于新加坡


目 次

第一卷 阳光和乌云
第二卷 红旗和书海
第三卷 震荡和熔炼
第四卷 危机和希望

责任编辑: wenxue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Email给朋友 打印本文
如果你想对该文章评分, 请先登陆, 如果你仍未注册,请点击注册链接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平均得分 0, 共 0 人评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opyright © 2004 -2005 [生活特区] - 文学专栏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Radiance Article Version 2005